72岁的李阿姨是一位被胸痛气促折磨十余年的心脏病患者。2023年4月,李阿姨在上海医大医院顺利实施“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+冠脉搭桥术”,解除了多年的心脏疾患。治疗期间,医大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专业的技术、温馨的护理,获得患者高度认可。
01
“随迁老人”李阿姨“晚上睡觉不能躺只能坐着!”
2013年,退休后的李阿姨和老伴为减轻孩子负担,从吉林来到儿子工作地上海生活,帮助照顾孙子。李阿姨表示,自己胸闷气促已十余年。2018年,因胸闷气喘不适,李阿姨专程从上海回老家吉林检查。考虑手术风险、缺人照顾等问题,当时并未手术。此后几年,李阿姨心脏不适症状持续,为寻一家合适的医院,儿子一找就是3年。
今年2月以来,李阿姨心脏不适症状持续加重。3月6号晚上,李阿姨憋气严重到脸色发青、呼吸困难,紧急送往咨询过的上海医大医院。经详细检查,诊断为: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轻度关闭不全,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(冠心病);心功能Ⅳ级。
02
医患同心,她说 “出手术室我就感觉到,手术很成功!”
据上海医大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韩石医生介绍:主动脉瓣是心脏搏出血液通往全身的闸门,当主动脉瓣因病变发生狭窄时,心脏的血液射出就会受阻,从而导致全身供血减少,继而引起全身各器官的缺血,严重时还会导致猝死。患者在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轻度关闭不全和冠心病的多重作用下,心功能已表现为最为严重的Ⅳ级: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,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症状。
针对患者目前情况,心脏中心多学科专家会诊讨论,一致认为:进行主动瓣膜置换及冠脉搭桥手术是改善其生活质量、保障心脏健康和全身健康的主要治疗手段。3月22号,经严格术前检查,充分评估患者病情,全面完善术前准备,患者心脏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同时进行,手术历经3小时顺利完成。
术后李阿姨气促、胸闷等症状明显缓解,心功能显著改善。“终于能躺着睡觉了。”李阿姨笑着说。术后经过1周的精心护理,李阿姨已经能够自主完成日常活动,日前已顺利出院。(患者术前心衰指数明显,术后心衰指数逐步下降至正常值)
03
她说:“这里的医生护士,每个都是顶呱呱的!” “儿子选了3年,事实证明我们选对了!”
治疗期间,上海医大医院专业的技术、温馨的护理,获得患者高度认可。采访中,李阿姨屡次竖起大拇指,对医大医院心外科的医生和护士们赞不绝口。“韩医生,比自己的孩子对我还好,每天一早就来看看我,晚上12点了还在这里陪着我,手术前后更是一直陪着我。”造影带来的些许不适,是心外科的护士姑娘们用每日精心的按摩护理,一点点消散身体的不适,更驱散了李阿姨术前的焦虑。“我们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,但他们总是心怀感激。”韩医生说。上海医大医院医护人员齐心合力,构筑起李阿姨、以及更多在上海的“外地求医者”的医疗健康归属感。
04
上海医大医院 人性化医疗,保障异地患者就医
据医大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李保军介绍:近年来,心血管疾病呈现高龄化特点。和李阿姨一样,因为子女来到上海,面临就医问题的老人不在少数。上海医大医院以综合实力为依托,凭借多学科专业团队的技术支撑和默契配合,协助解决异地老年患者的排队难、护理陪伴、医疗费用结算报销等问题,人性化服务,为每位异地就医患者的生命健康全力以赴。